陈聪
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生活回归日常,却又“不同寻常”。近期,辽宁,北京等地不断有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,聚集性疫情风险不容忽视。
公众应该始终保持警惕的事实是:病毒在刚开始传播时只是点燃树木的“火苗”,如果疏忽大意,就会发展成“山火”。如何将病毒风险扑灭在萌芽,零星散发之时,需要政府,社会,单位和个人聚力,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。
绷紧疫情防控弦,需要坚持慎终如始。坚持“四早”(早发现,早报告,早隔离,早治疗)和“四集中”(集中患者,集中专家,集中资源,集中救治)仍然是战胜疫情,防范风险的关键。针对筛查,救治,防控过程中的风险点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《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》《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》等多个文件,这些要求也应成为各地防控疫情的遵循。
绷紧疫情防控弦,需要加强查漏补缺。溯源此前多个地方的聚集性疫情不难发现,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冷链食品,只要疫情防控中有风险点,就存在疫情“火苗”死灰复燃的可能。在这方面,堵漏洞,补短板,强弱项,将疫情防控形成真正的闭环,才能最大程度防止疫情反弹。
绷紧疫情防控弦,需要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。随着春节临近,人员流动和聚集必将越来越频繁,疫情传播风险相应增加。在维持生产生活秩序的情况下做好防控,需要在“精准”上做文章。无论是人员进出限制,隔离和检测范围还是学校停课放假安排,都应结合地方实际,运用先进监测追踪技术,形成精准的防控判断。
绷紧疫情防控弦,需要形成健康共识,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。口罩成“标配”,出行先预约,实时查看“热力图”,就医先测温,登记信息。虽然疫情防控措施给公众生活带来一些不便,但“小麻烦”可以换来“大安全”。
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从戴口罩,勤洗手,少聚集,不扎堆,分餐制,使用公筷的健康共识到合理膳食,适当运动,良好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等,这些做法不仅能够防止病毒的侵害和传播,也是对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的最好践行。
(来源:余姚新闻网-余姚日报 编辑:夏丽霞)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