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润
前几天,市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办公室联合市工商联,市总工会,向广大企业和市民朋友发出了一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。倡议书专门呼吁市民朋友做到“戴口罩,勤洗手,勤通风,一米线,用公筷,分餐制”,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程度。其实,这几条措施,不仅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人们应该做到的应急行为,也是人们亟需早日养成的文明习惯。而且,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也是引导人们养成文明健康习惯的好时机。
俗话说:“习惯成自然。”改变原来的习惯,养成新的习惯,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。改变旧习惯的第一步是告诉人们旧习惯的弊端在哪里。比如许多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,因此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,聚餐时实行分餐制,使用公筷,等等,都是防止病毒扩散的有效手段。平常时段宣传这些公共卫生知识,许多人往往认为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。而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,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会收到更加好的效果,因为人们已经实实在在在看到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。戴口罩会有些不舒服,用公筷会有些不方便,但是与生命健康比起来,这点不舒服,不方便又算得了什么?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的效果好了,重视公共卫生的人自然就多了,在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风尚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。
当然,改变原来的习惯,养成新的习惯,不是一桩一蹴而就的事情,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的基础上,还要采取多种方法,促使更多人既做到“应知”,更做到“应会”。职能部门要加大硬约束力度,一方面要把符合公共卫生要求的做法,措施及时以法规,制度,公约等形式固定下来,另一方面要对违反公共卫生行为的个人采取惩戒手段。与此同时,全社会要持续普及公共卫生知识,着力营造“养成文明习惯光荣,违反公共卫生行为可耻”的浓厚氛围,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摒弃陋习,拥抱文明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让很多人明白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。疫情终将过去,但人们应该牢记这场疫情中获得的公共卫生经验,更加关注公共卫生,把疫情形势下的暂时应急行为,转化为常态化的日常行为,成为文明健康好习惯好风尚,为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有力保障。
(来源:余姚新闻网-余姚日报 编辑:夏丽霞)
![]() |